健康园地
保健常识 疾病预防 急救常识 政策宣传
保健常识
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

作者: 来源: 发布时间:2018/11/27 11:23:31

  1. 什么是流感
  流行性感冒,简称流感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最常见的流感起病突然,畏寒、寒战,高热,体温可达39~40℃,伴头痛、全身肌肉关节酸痛、极度乏力、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,常有咽喉痛、干咳,可有鼻塞、流涕等。如无并发症,多于发病3~4天后症状好转,但咳嗽、体力恢复常需1~2周。
  2. 什么是普通感冒
  普通感冒主要由鼻病毒、冠状病毒等感染引起。这些病毒毒力较低,在我们免疫力正常时可能不会引起感染。在机体受到冷热刺激、抵抗力下降时,病毒侵犯鼻、咽粘膜局部,引发感冒。感冒一般发热较轻或不发热,全身症状较轻,而流涕、打喷嚏、鼻塞、嗓子痛等上呼吸道症状明显。持续时间也较短,很少出现并发症。
  3. 什么是禽流感
 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。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、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。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。由于种属屏障,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,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、H9N2、 H7N2、 H7N3、H7N7、H5N2、H10N7,症状表现各不相同,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、结膜炎、甚至死亡。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后常表现为高热等呼吸道症状,往往很快发展成肺炎,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全身器官衰竭,甚至死亡。
  4. 什么是H7N9禽流感病毒
 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(A)、乙(B)、丙(C)三型。其中,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(HA)的不同可分为1-16种亚型,根据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(NA)的不同可分为1-9种亚型,HA不同亚型可以与NA的不同亚型相互组合形成多达144种不同的流感病毒。而禽类特别是水禽是所有这些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,H7N9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。
  5. 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
  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,如发热、咳嗽、少痰,可伴有头痛、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,表现为重症肺炎,体温大多持续在39℃以上,出现呼吸困难,可伴有咳血痰;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休克、多器官衰竭等,甚至死亡。
  6.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如何
 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,对低温抵抗力较强,65℃ 加热30分钟或煮沸(100℃ )2分钟以上可灭活。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,在4℃ 水中可存活1个月,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,在pH4.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。
  7. 禽类制品能吃吗
  吃正常处理和烹调煮熟烧透的肉、蛋是安全的。人禽流感H7N9流感病毒不耐热,在100摄氏度的环境中煮沸2分即可杀死。但病死禽类和动物或发现时已经死亡的动物不可食用。
  8. 公众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大吗
  由于该病为新发传染病,人类对其认识有限。已有证据表明,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来自禽类的可能性大,目前该病毒在我国禽类中的分布范围不明,尤其是禽类感染H7N9病毒不发病,未来一段时间内,随着监测工作的加强,新病例可能会不断出现,也可能在新的地区出现。目前,仅在局部地区发现少数病例,病例发病后的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未发现续发病例。尽管H7N9禽流感病毒具备比H5N1更容易从禽类传播到人的能力,尚未发现该病毒具有人际间持续传播的能力,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下,公众感染风险不同,但总体来说,公众感染该病毒的风险仍较低。
  9.目前有哪些应急措施来对H7N9禽流感进行监控和预防
 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已启动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,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病例的监控,以确保早发现。同时广泛开展宣传教育,普及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。
  10.预防控制措施是什么
  (1)不接触、不食用病(死)禽、畜肉,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、活、冻禽畜及其产品。
  (2)生禽、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。
  (3)在食品加工、食用过程中,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,避免交叉污染,处理生禽、畜肉的案板、刀具和容器等不能用于熟食。
  (4)呼吸卫生:在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医用口罩、纸巾、袖子遮盖口鼻,预防感染他人。用过的纸巾在使用后尽快扔入有盖垃圾箱。在接触到呼吸道分泌物后采取手部卫生措施。不随地吐痰。
  (5)手部卫生:保持手部卫生,常洗手。在做食品之前、制作之中以及制做之后,餐前便后,处理生禽畜肉和生鸡蛋后等均要洗手。
  (6)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不喝生水,室内勤通风换气。
  (7)注意营养,保持良好体质,保证充足的睡眠,避免过度劳累,增强身体抵抗力.
  (8)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,清除卫生死角;广泛深入地宣传普及卫生知识,宣传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;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形成人人讲卫生的社会氛围。

热点新闻